题图|视觉中国
“我很焦虑,非常焦虑”,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奋斗》中的一句网红台词,道出了当时许多80后青年的内心呼声。而如今的00后打工人对这句话,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
“北上广深工资高,发展前景也更广阔,但生活成本和竞争激烈程度也相对较高,生活没有幸福感;小城市可能没有这些缺点,但也缺乏奋斗的动力”。在陷入大小城市的深度纠结中,年轻打工人也在经历“下沉游”和“回笼漂”的反复横跳:一项“隐匿”的数据显示,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而造成这种“大城市容不下身体,小城市容不下灵魂”现象的背后,仍旧是老生常谈的职场焦虑。
卷不过、躺不平,年轻人的职场困境
对于身处不确定时代的这届年轻人来说,工作节奏加快、就业难度攀升、竞争压力加大的现实,让他们无论是在就业选择还是职场生存上,都难以轻松应对。在这些刚刚或即将迈入职场的Z世代年轻人的理想中,职场更应该是个值得拥抱的温馨港湾,而不是沦为想要整顿的对象。
但职场规则不透明、单位风气不良、上级领导打压、同事间关系恶化等情况,都让略显稚嫩的Z世代打工人初次感受到了来自职场的“险恶”。
以最近热议的“爹味”管理为例。年长的领导,理所当然的将年龄和阅历视为他们引以为傲的社会资源、将他们的下属、大部分为更年轻的一代,预设为缺乏判断力和规划、时刻需要指导的“小孩”形象,并且在说教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他人施加压迫感,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强迫”他人接受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职场环境中,类似“爹味说教”的问题不胜枚举,年轻一代打工人与中年管理层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中最为头疼的问题。
归根结底,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工作环境,更多被贴上了高压工作节奏、以KPI为衡量标准的内卷式竞争,以及不稳定的工作前景等标签,长期处于这种工作与生活难以彻底分离的场景下,也会让年轻打工人不可避免的陷入“精神内耗”,成为不完全躺平,也不完全内卷这般中庸姿态的“45度青年”。
而这也是为什么,过往70后、80后青年眼中“按规矩办事”、“死板”的传统行业如今却慢慢受到Z世代打工人的青睐。
在知乎的“在格力工作体验是怎样的”这条浏览量近190W的问题下,不少年轻人诉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2022年入职格力的知秋,马上工作满一年的她,曾经也差点被网上各种关于公司的吐槽文章给吓退,但最终格力的招牌“董姐姐”还是让其坚定了手中的Offer。
事实上,一年多的时间里,知秋也庆幸自己做出对的选择。没有拥挤堵塞,密密麻麻工人一排的车间,取而代之的窗明几净、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新工厂。在导师帮助下,知秋的工作心态也很快从“权当来旅游”变为了想要长期在格力深耕。
格力提供的员工宿舍
相比于一度受到年轻人追捧的互联网和金融业,初入职场的打工人长期以来对传统制造业在薪资、福利待遇、成长体系上的认知是陌生的。但如今,职场环境的聚变,反而将长期处于“隐匿的角落”的传统制造业,更具集体意识、有更多成长空间和试错底气的潜在优点推向了台前。
与此同时,一批具有与上一代年轻打工者所完全不同的职场标签的00后先后涌入职场,也意味着在新老员工沟通、上下级关系维护等企业员工管理的永恒命题上,所有企业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传统行业的新老“不兼容”
准点下班、拒绝团建、敢于“仲裁”公司、怼天怼地怼老板、一言不合就走人,“00后整顿职场”的传说愈演愈烈的背后,无疑是当代公司在寻求与年轻人相处之道上栽了跟头。
在主题公益短片《你好,零零后》里,当几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把“00后整顿职场的问题”抛给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时,她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00后与职场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协调的关系,所以用‘整顿’来形容并不贴切,应该是共同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机制,来获得期待的美好生活”。
尽管当代00后生活的这个年代,“躺平”、“内卷”成为了更多人的心声。但对于Z世代而言,价值感和意义感,是相比于上一代追求满足温饱,更想在职场当中获得的东西。
面对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Z世代打工人,传统行业老一辈所秉持的“奋斗”“奉献”“安分守己”的观念,用在企业管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些过时。这也导致过往,在向“年轻化”转型的道路上,大多传统制造企业都经历了不短的“阵痛期”。
找到与年轻人的相处之道
如今的职场环境,随着这届年轻人的焦虑愈发放大,年轻人的求职注意力也在从互联网大厂向更加“隐匿的角落”转移。过去陷入“阵痛期”的传统企业似乎也开始找到“传统”和“新式”之间寻找突破点。
和大多传统企业类似,格力一度也面临着人才培养机制落后、新老沟通困难等不利局面,也曾因为争议人才的离职问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事实上,从启动“先锋”计划,到提升95后晋升空间,提升薪资水平至以及加大对员工的福利保障,在家电业享有“黄埔军校”之称的格力,一直努力走在传统企业寻找与年轻人融洽相处新路径的最前端。
这家扎根制造业的公司,有着不输互联网大厂的导师成长制度。在格力的培训体系里,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如软件架构师设计能力培训、面向机器人产品设计培训、信息安全培训等,员工只要报名就能参与,还可以提出自己想学习的课程。这种与大学相似的培养制度和引导体系,也给新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了“缓冲地带”。
身为格力精密模具自动化技术研发团队的一员,王亚东在格力已经度过了8个春秋。从2015年校招进入格力,他带领团队开发自动化生产线、扩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队伍,成功从一个初入职场的菜鸟,成长为了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是格力最早一批担任中层管理干部职位的90后。
在“选、育、用、留”人才培养体系和多样化的奖金和激励体系双轨并行下,更多像王亚东一样对科研有抱负的年轻人,开始在格力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对于帮助前线奋斗的员工减少后顾之忧的思考,也是格力吸引年轻人一大关键。在公司附近,格力先后打造了员工生活区、班车体系、风味食堂、全员通讯套餐、全员健康体检、格力医院筹建等等一套全面的生活保障体系,外加坚持不裁员的原则以及持续上涨的薪资待遇,让年轻打工人卸下了不少外部因素影响的包袱,放开手脚去做事。
在知乎上,去年秋招拿到格力Offer的网友小赵,目前已经入职了半年之久。从宿舍到厂房,再到部门办公室,小赵半年的充实经历也彻底洗刷了入职前她对传统制造业工作环境死板、晋升困难的固有印象。
“每个部门会有不同的科室和小组,有的部门会有双选会,但有的部门会根据你的实习经历和专业进行分配,但如果你不喜欢所分配的岗位,也可以和领导沟通进行调换”,部门的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也是小赵在格力的另一大超预期收获。
面对越来越多Z世代涌入的职场,在管理方式上的与时俱进、在职场环境上不断开拓创新同样也是企业能够在快节奏的赛道上不掉队的关键。而对于有着8.2万员工的格力来说,员工的信任和向心力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能,也是创新的第一要素。
结语
无论是“画大饼”、“晋升靠人脉”、还是如今被热议的“爹味说教”,都只是青年打工人在职场上所表现出的周期性焦虑。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有着穿越周期的底蕴和建立一套真正“以人为本”的职场培养体系。
不管企业是否愿意承认,未来的职场,Z世代将是贯穿公司上下的主线。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才是00后不再想要“整顿”职场的关键。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