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是金融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金融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期,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分别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三份文件,不仅为企业明确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手段,更是将“依据各类信息输出多维度经营分析报告,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提升到企业财务管理“高线”的位置。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金融企业面临贷款业务规模缩水、存款业务期限趋长、资产负债利差收窄、不良资产率上升等严峻考验,对管理层的经营分析、快速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经营分析智能化水平,大多金融机构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多数机构的经营分析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现阶段,金融企业的经营分析普遍存在以下痛点:

没有基于业务经营逻辑设计分析场景,导致业务问题看不透:

多数金融机构的经营分析体系仅从财务视角抓取关键结果性指标,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不明显,且很难与业务经营逻辑联动,导致财务分析、业务分析两张皮,管理层无法通过财务数据深入探查业务经营问题。

仅对过去做总结,缺乏对未来的预测:

多数金融机构的经营分析是对过去一段经营周期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人员很难通过历史情况分析预测未来业务走势及财务指标走势,也无法支持营销人员进行业绩预测和可用资源预测。

主动推送和预警支持不足,导致异常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

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经营分析体系仅提供传统报表,被动等待用户查询、分析和发现问题,当某些关键指标出现异常时,不能进行主动推送和预警,导致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智能化手段支持不足,限制分析效果:

提供了数量庞大的传统固定报表,用户通过“自我悟道”发现经营过程中的关键亮点和不足,经营分析质量和效率完全依赖分析人员经验,应用效果参差不齐。

基础数据质量、时效不佳,导致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金融机构的基础维度未统一,业务数据上的维度标签不足,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转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数据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经营分析的需要。

由于以上不足,最终导致经营分析体系应用不充分,仅作为报表工具进行简单的数据展现,未与预算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其他管理工具有效联动,充分发挥数字化决策支持作用。

毕马威智能经营分析体系解决方案:

围绕“三个结合”,拓展经营分析场景

依据高级管理层、部门领导、经营分析人员等不同角色定位,分析不同用户的关键关注点,遵循“三个结合”原则,构建场景化经营分析体系,赋能高管决策、助力公司经营、驱动业务销售。

战略与绩效相结合

场景设计以金融机构整体战略的分解、计划、执行、分析、考核为主要线索,覆盖完整的“战略”到“绩效”管理闭环。逐层分析战略分解是否完善、有效,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可落地;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及时追踪检验预算执行的成效,针对例外情况剖析深层次原因,最后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稳固预算管理的指挥棒作用,确保战略落地;

财务结果与业务经营逻辑相结合

场景设计以财务分析为起点,深挖业务经营逻辑,实现财务分析与业务经营策略的有效衔接。通过构建OSM模型(Objective业务目标,Strategy经营策略,Measurement财务计量),建立业务成因与财务结果的因果关系,推动业财信息全面对接和整合,实现业财一体化管控和协同优化,推进业务经营决策由经验主导向数据、模型驱动转变;

总部与分支机构相结合

场景设计要统筹通用标准分析与个性化分析,既能满足总部全局分析的要求,又能考虑到分支机构个性化分析的需要,实现从总部向分支机构的逐层穿透。

夯实数智财务基础要素,激活数据资产价值

数智财务的核心是以业务、财务数据为基础,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支撑财务分析结论掷地有声,赋能决策和经营。在此过程中,需要夯实维度和指标两类基础要素,同时健全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完善数据标准和规则等。

细化数据维度

除了金融机构传统的分支机构、部门、业务条线、产品等维度外,数据维度需要进一步下沉至客户经理、客户、客群、交易渠道、销售团队、营销活动等,区分基础维度与衍生维度,并建立从基础维度到衍生维度之间的推导关系,从而为业务决策提供丰富、独特、关联的分析视角;

拓展数据指标

一方面,拓展数据指标类型,涵盖股东价值、规模结构、盈利能力、业务成长、资产质量、经营风险、资本效率、外部市场环境等类型的指标;另一方面,构建指标图谱,挖掘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辅助分析业务变动的深层原因;

健全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数据资产的管理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完成初始的数据优化、质量提升方案之后,还需建立配套的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治理架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推进数据管理长效机制。

打造多措并举的智能分析工具,激发用户分析潜力

随着各类新兴金融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将更多的新技术逐步应用于经营分析,以实现经营分析的可视化、智能化,进一步激发用户分析潜力。

可视化展现

以“可视化展现”取代以往的固定报表,遵循“内容优先、职能覆盖”,“用户视角、各有侧重”,“详略分揽、模块联动”,“合理布局、简洁友好”原则,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第一时间为用户呈现最有价值的分析看板,提高经营分析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主动推送与预警

根据用户角色、管理职能建立与之关联的信息推送标签体系,并内嵌预警规则,通过经营分析系统不间断自动检测、定位关键信息和潜在风险,参照指标图谱自动预分析原因,给出行动建议,实时推送给相关用户,从而实现精准消息推送和智能预警。同时,支持根据用户关注重点,内置信息搜索关键词,自动筛选外部要闻、政策分析报告等动态,实现市场动态一念即得;

智能提醒

构建智能信息提醒标签,基于指标图谱,结合“老法师”的业务拓展经验,采用业务人员熟悉、易懂、惯用的语言,向前解释指标为什么而发生,向后自动分解行动计划,提醒业务人员下一步潜在行动方向。真正做到将指标表象与业务实质联动,通过数据分析驱动业务经营。例如:可通过分析客户的业务持有习惯、持有与到期情况,结合客户的风险评级,进行客户潜在价值变动提醒、客户产品续接提醒、客户新产品拓展推荐提醒等;

移动端应用

此外,随着移动办公模式的广泛应用,除传统的PC端经营分析外,通过构建手机端、Pad端的经营分析平台,让经营分析真正帮助各级管理层和营销人员做到随时随地“心中有数”,最大程度的满足各级用户灵活、高效、敏捷的分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