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看似收银设备的机器,如何引起众人热议,还有残障人士为其点赞?原来,这是一台能为听障、失语人士提供手语翻译的智能终端机。9月21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黄埔区卫生健康局、黄埔区残联、区内部分三甲医院代表及南都记者齐聚广州市东升医院,共同“围观”该院新引进的“智能手语翻译系统”。
据了解,东升医院是广州首家引进“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的医院,在医院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听障人士就医困境:沟通不便引诸多尴尬
信息无障碍,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对残障人士等特定人群来说,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无障碍,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需求。
“黄埔区内登记在册的听障、失语人士共有两千五百多人。因为交流不方便,他们很少主动到医院就医,小病痛就在家忍一忍,实在是熬不住了才会和家人一起到医院求助。”黄埔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由于大部分医生不懂手语,医院内也没有手语翻译服务,听障、失语人士看病时只能通过纸笔写字与医生交流,或由家人代为表达,沟通起来尴尬又费力,还容易表达不精准,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多数听障、失语人士会对看病就医有抵触情绪。
现场体验:使用手语翻译系统 听障人士也能方便交流
东升医院大堂导诊台前,听障人士陆小姐向导诊员挥了挥双手,示意自己想要挂号。导诊员点击屏幕打开语音文字转换功能,问道:“您有哪里不舒服?”话音刚落,面向陆小姐一端的屏幕也已跳出文字。陆小姐在屏幕上呼叫出在线手语翻译员,在网络另一端的翻译员迅速将她的手语信息告知导诊员,几个来回后,导诊员已清楚了解她的诉求,成功引导她到相应科室挂号就诊。
在医院就诊时,听障人士可以通过手机呼叫手语翻译服务。
离开导诊台后,陆小姐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上出现的二维码,从手机进入手语翻译系统,只要在医院院区内,无论是挂号、问诊还是缴费、取药,她都能通过手机另一端的在线手语翻译员的帮助,独自完成就诊。
据了解,东升医院引进的这套“智能手语翻译系统”,以一台带摄录功能的双屏幕终端为硬件基础,软件功能则包括远程手语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以及沟通内容全程录制保存等,听障、失语人士还能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进入该软件主页,在医院内问诊、取药时也能使用手语翻译功能。
东升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引入手语翻译系统以来,医院已联合黄埔区聋人协会多次组织听障、失语人士到院体验无障碍就诊服务。“诊疗期间会涉及医学专业术语,它能不能真正的翻译出来,这是我们和患者比较在意的。”考察后,有医院代表在交流会上对远程手语翻译的准确性提出疑问。
智能手语翻译系统开发公司负责人对此回应称:“该系统不仅要优化手语交流的时间问题,交流的信息准确度也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医院等专业性强、对信息准确度要求高的场景,系统的开发团队和手语翻译团队也会根据沟通场景,进行专业术语的培训,确保做到精准交流。
听障人士在医院导诊台体验手语翻译服务。(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黄埔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率先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
据了解,国务院于2021年7月8日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要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指标。2021年7月30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及要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督促协同推进自助就医设备等信息系统中的无障碍措施逐步达标。
为贯彻落实好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切实推动黄埔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黄埔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广泛凝聚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共识,于2022年6月21日督促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推动黄埔区信息无障碍工作。在得知东升医院已引入智能手语翻译系统后,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主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内部分三甲医院前往该医院,并现场召开黄埔区信息无障碍推进会。
推进会上,黄埔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李雨航检察官表示,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升医院率先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发挥好标杆示范作用。东升医院引入的这套系统,解决了医院信息无障碍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后续也要继续优化,实现从“无到有”向“好不好”的转变,让它更好地为残障人士等特定群体提供优质就医服务。
他还告诉南都记者:“当前区内多家医院正在扩建新院区,这也是落实自助就医设备等信息无障碍设施的好机会。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以全方位打造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公益诉讼检察新品牌,将这项功德无量的事业持续抓紧抓好,并积极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主体共同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让视障、听障患者真正实现就医无障碍。”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魏志鑫(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