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工智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应对,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10月12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和应对”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利召开。
大会开幕式,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锅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副主任解丽霞、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副处长关春杰致辞。
张锅红副书记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的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在本次研讨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做好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丽霞副主任介绍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的建设成效,并期待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能够为思创中心关于“人工智能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和应对”这一议题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指导。
关春杰副处长代表省教育厅思宣处向此次会议的顺利举办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智能思政将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希望大家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培育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湘潭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在会议主旨报告环节,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雷声以“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命题的思考”为题作了报告,强调要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个论断的内在要求,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结合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及三个关系。长江学者李佑新教授以“生成式AI对高校思政课的深刻影响”为题作了报告,将深刻影响概括为“六个新”,强调生成式AI或者传统的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技术,都无法解决价值立场问题。长江学者杜玉华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优势、风险挑战与策略建议”为题作了报告,指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五个优势,同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并从六个层面提出了策略建议。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程京武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为题作了报告,提出思政课如今面临的五个问题域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人而来,到人而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这一本源出发。
在大会研讨环节,刘社欣教授以“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双向奔赴”为题、解丽霞教授以“技术的时间化与时间的技术化:GAI技术时代教育的时间困境及其超越”为题、胡雪莲教授以“人工智能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正向影响与负向影响”为题、陈联俊教授以“论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影响”为题、刘志教授以“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与合力”为题、孙郁婷女士以“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体和组织进化”为题、王继周教授以“像‘∂世代’的‘z世代’:智能传播中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画像与交往转向”为题、任映红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强化”为题、研究生黄玥以“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为题作了研讨发言。
会议由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办公室主任李伟群主持,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万东副教授做会议总结。
此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爆发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技术路线和人文主义路线两个方面展现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技术这个新兴事物开放、审慎、以及回归立德树人本质的态度,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