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可持续生活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

在 2023 豆瓣青年生活趋势研究报告中,“新可持续生活”作为一个关键词出现。作为年轻人可持续生活方式长期的推动者,我们好奇于这一“新”的定义,它新吗?到底新在哪里?

于是,我们找到了豆瓣小组“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希望以这个豆瓣最活跃的可持续生活小组为观察切口,重新审视和探讨可持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之于当下年轻人的意义和困惑。

我们采访了几位“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小组”活跃的组员,她们的实践和体会,从不同维度回应了我们的提问,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更广阔的年轻人“新可持续生活方式”图景。

豆瓣小组“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聚集了逾三万组员。

在这里,有人询问过期变质的油该怎么处理,有人表达自己挑选环保月经产品的纠结,也有人分享新年大扫除“翻垃圾寻宝”记录……你很难在这里看到高谈阔论和针锋相对,它们细碎且庞杂,但都紧贴最实际的生活。

而且,在这些分享和交流中,你能感受到 Ta 们是快乐、自由、富有创造力的。

这些年轻人,正颠覆着公众对“环保人群”的固有印象。

一些最微小的事

新年伊始,李瑞洗干净自己的刷子,用截开的大号塑料瓶收纳起它们,更新在“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小组中。

那条帖子的主楼,她已经陆续更了一年半,并没有刻意编排,诸如剪开的牙膏筒里不剩一抹,水培的牛油果种子开出了芽,用了多年已经掉漆的保温杯,等等,都被一一记录下来,看上去像某种图像日记,零散而真实地书写着一些生活中最微小的事。

李瑞是一名生活在老家新疆某县城的女孩,26 岁。时间退回四年前,刚从大学毕业时,她在北京租了一间 20 平米的房间,里面满满当当地堆了各类消费品。

她举了些例子来描述当时自己“囤货”的状态——毕业第一年买的沐浴露,用了三年才用完;哪怕是家里还有五瓶没有用完的面霜,看到一些心动的推荐,她也会立马购入;在穿衣方面,她更是快时尚的拥趸,每季都有新衣购入。

这种被快速消费填满的生活甚至让她觉得有些失控,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前来借住,给她提供了一个反思自身生活的契机。“她带了两个 28 寸的拉杆箱出现在我面前,里面塞满了各类物品,甚至包括 10 个 oralb 牙线,5 个硅胶下水道过滤网……我完全被震惊了。”李瑞对此记忆犹新。

如同一面镜子,朋友箱子中繁多的物品,让她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屋中的杂乱。她把目光投向了极简生活,最开始,只是试图让自己能够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物品。

B 站 up 主壹个袋子(苏一格)的页面是在这时进入了李瑞的视线。通过她,李瑞第一次接触到了“可持续生活”理念——虽然个体对这个词的理解会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它描述了一种“试图减少个人或社会对地球自然资源的使用”的生活方式。

壹个袋子在 B 站有 6.2 万粉丝,是第一个用中文分享、也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可持续生活方式视频博主。这些视频中,她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可持续之路,分享可持续生活好物和日常 Tips,也会将自己对践行可持续理念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带给网友。

超市买菜、买奶茶、出租房改造……这些生活瞬间看起来和任何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无异,但将一次性产品杜绝于整个购买和消费环节之外。她用自己的 vlog 提供了一个范本,告诉和她相似的年轻人,如何在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的情况下,还能让自己在城市中过得开心、舒适。

李瑞一下就被这些内容吸引住了。顺着壹个袋子的分享,她找到了“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

在这里,李瑞自称一个“无痕新手”,以这样的身份,她记录下过去生活中细微却可见的一个个变化:尽量吃非加工食品,不点外卖,只买自己真正喜欢的衣服,带随身杯出门,用竹牙刷代替从前的塑料牙刷,网购的时候请求卖家进行减塑包装……

当“环保”这个看似宏大的议题被拆解成切实可行的步骤时,“可持续生活”这个概念本身也变得可持续。它清晰而具体,人人皆可触摸。

互联网社群产生的涟漪也是真切的。

李瑞喜欢壹个袋子“不说教”的分享风格——这种风格从她本身,延续到了整个小组。

在“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小组,没有人会非常强势地表达某种立场,也没有人扮演权威的角色——这或许也代表了当下年轻人践行可持续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这里,有的不仅仅是知识性分享和相互启发,更有情感的连接和支持。个体的日常分享,总能激起许多赞赏、鼓励和讨论的涟漪。

用想象和创造发开物品的可能性

可持续生活正从一个“小众”领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并愿意实践的事情。壹个袋子认为,疫情为此提供了一个契机。“当大家都被迫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格子里,也面临很多焦虑的时刻,Ta 们会更向往自然环境,也会更愿意去保护它。”

但和其他领域一样,可持续生活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没有人天生知道该怎么做。回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不再靠消费和索取,我们还能如何满足自己新的需求?

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专业的苹果姐姐 Chenyu(郑辰雨),也是一位可持续生活方式KOL。她观察到,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Ta 们原本觉得环保离自己很远,或者看到地球上发生的气候变化,也很想做些什么,但又不知如何开始。

于是,她开展了很多以创造力和可持续生活为核心的工作坊,分享一些取材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实用的环保技巧,比如如何让咖啡渣循环再生,如何对旧酒瓶进行改造。

“我希望能让更多人找到自己内心的‘艺术家’的同时,把环保理念践行起来。”

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可持续生活

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可持续生活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苹果姐姐举办的以可持续与创造力为核心的工作坊

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开发物品的可能,可持续生活也就这样被不断发掘出新颖、有趣的面向,就像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最热门”的一系列帖子,“物尽其用”。

对李瑞来说,这样的过程,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把装木梳的麂皮袋子重制成放纸巾和手帕的盒子;把朋友那里多余的香皂拿来切碎、加上苏打粉就可以用来洗衣服;发箍太松她就自己动手缝一个刘海贴上去——“跳 black mamba 都甩不掉”;破袜子也“二次就业”被她改造成拖把替换布……

如此种种,一件件物品仿佛有了被延长的生命脉络,而不是像从前那样,进入垃圾填埋场。

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人们也学着重新审视自己的物品,与其建立起更深刻的连接。

找到“不费力”的方式

“环保不一定要愁眉苦脸地充当苦行僧,我们也可以在爱自己的前提下爱地球”,在“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的小组简介里,壹个袋子写下了这样的话。

在她看来,“新可持续生活”,也“新”在找到一种“不费力”,和环境“双赢”的方式。

“如果环保仍是一件对自己而言很有负担的事,践行起来很痛苦,也很难坚持下去。而只有当我们是没有压力、舒适地做出改变时,除了自己会更享受,其他人也会从你身上感受到那些积极变化,被你的状态所吸引,从而对可持续生活方式产生向往。”

出生于 1997 年的清清是一名去年刚毕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一个长期的二手和古着文化爱好者。

在北京上大学时,清清第一次接触到无包装商店。“当时觉得特别触动。在此之前,我几乎从未关注过自己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

抱着尝试改变一下自己行为的想法,她第一次参与了减塑打卡之后,“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自己完全能接受。”渐渐地,她还加入了捡跑、以物易物交易集市、零浪费分享会。

因为专业关系,清清也很敏感地注意到了一些关于快时尚的信息。“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份报告中提到,一件衣服被穿七次就要被扔掉。”这个数据来自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2017 年发布的报告,根据当时的计算,在之前的 15 年里,全球服装产量翻了一番,但衣服平均穿戴次数下降了 36%,全球每年有超过 1500 亿件服装被抛弃。

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让清清决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做一些事。

毕业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在重庆开一家循环商店。店内不仅卖二手服装,也卖少量的古着,再到后来,其他可持续服装设计、旧衣改造和其他品类的二手物件也加入了她的经营范围,身边很多做穿搭博主的朋友也会把衣服放到她店内寄卖。

在重庆这座城市,清清的店是一扇窗口,让更多人开始看到、接受可持续这一新兴的生活理念。

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可持续生活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

通过开店,她也认识了很多观念相近的人,“我想到很多人可能有闲置的购物袋,就在网上问大家能不能捐一些给我,结果他们都很积极,我收到了好多。”

这些微小的互助让她记了好久。

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可持续生活

慢慢地,她还观察到,身边一些原本没有环保习惯的朋友也开始有了行动。比如和朋友一块吃饭时,清清会拒绝一次性筷子和水杯,几次过后,一起的同伴也会这么做。

清清欣喜于这样的改变,“你的行为、你的选择是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相比口号式的‘说教’,这更能让 Ta 们意识到,理所当然地使用这些餐具,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从兴趣点开始,收获身心自由

回归每个个体,在壹个袋子看来,从自己的兴趣点开始的环保转变,是践行可持续生活最合适的起点。

阿伦是一名零零后。对种菜的兴趣,源于《盘中邱园》(Kew On A Plate),一部记录米其林星级厨师雷蒙德·布兰科制作菜肴的真人秀纪录片。在其中,她第一次了解到不同食材的种植和收割,以及最它们最终如何呈现为一盘菜的。

大学期间,疫情下封校的日子枯燥单调,让阿伦感觉到对人生产生了某种“迟滞感”——按照她的话来说,像是“彻底成为希腊神话中推石上山西西弗斯”。

她试图用种植来疗愈自己,在大学宿舍室内和楼顶天台,开辟出自己的菜园,种上生菜、番茄、孔雀菜,和一些香草。

宿舍条件有限,于是她将厨余垃圾被做成肥料,雨水被收集来浇菜,她还一点点研究蚯蚓塔……“舍友买完东西以后有剩余的泡沫箱,正好就给我种菜派上用场了。”就这样,本来是垃圾的物件也变成了种植容器。

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可持续生活

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可持续生活

从这个小切口开始,阿伦也逐渐延伸着自己可持续生活的触角。

她有一个储存塑料袋的小空间;想喝饮料时,会自己动手用梅森杯做;也会用钢笔和墨水代替塑料笔芯和笔壳。

现在,阿伦觉得,环保之于自己更像是一种享受,“把关注点放在自然上,会减少我内心由一些功利的事情所引起的压力,而一点点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垃圾的生产,也是我用存在对抗虚无的一种方式吧。”

并不“完美”的环保,也在给地球带来益处

阿伦的感受,也是大多数“無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小组成员的感受。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的身心状态息息相关,可持续生活让这一代人更加理性、平衡地处理自己和欲望的关系。

有人表示,这样的生活让自己换了一种角度看待世界,感受到了另一种快乐;有人表示,自己的每一天都开始被喜欢的事物围绕着;还有人表示,自己变得更关注和了解自己的身体,由此收获了身心上的自由。

但在关心环境的同时,一个伴随而来的趋势,是新一代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因为环境问题而感到焦虑。

医疗保健和保险集团 Bupa 发现,工作场所中 18-22 岁的年轻人,每三个人中就有两人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高度心理负担而感到焦虑不安。一些学者用“生态焦虑”来形容这种心理状态。2017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将其描述为“对环境末日的慢性恐惧”。

在国内线下参加活动的时候,壹个袋子也会注意到,相比西方很多人都会愿意表明自己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在中国,大家都很怕被贴上这个标签。

一方面,她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自谦”的传统,另一方面,她觉得这也跟环保目前在中国的语境下仍然有一顶“公益”的帽子有关,“大家会害怕自己做得不完美,害怕被别人抨击”。

她曾在视频中谈及自己应对环保焦虑的经验。这背后涉及一种心态上的转变——环保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她获得生活乐趣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我们把人分为社会人、自然人和经济人三个角色,一个人想要过得幸福,这三个角色都需要在生活中有所体现。我觉得现代人很多时候的焦虑或不健康,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平衡好这三个角色。”

可持续生活恰恰帮助她做到了这一点:选择骑行既低碳,又可以锻炼身体;参加线下集市、买卖二手货物和旧物改造,都可以让她更好地探索她所在的社区;吃当地应季的食物,则让她与自己生活的土地有更多连接。

背后重要的是,这些改变都基于个体的主动需求,而非沦为地球环境的“奴隶”,事事以“她”为先。

与此同时,她觉得“不要再把环保话题转化成一个道德话题,也不必赋予‘环保人’某种圣人的形象。”

“一个‘环保人’的生活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和环保相关的,生活是多面的。”

“新可持续生活方式”,或许也“新”在不完美、不苛求。

正如她在实践中真实的体会,“放下道德压力地去体验和探索,不去追求或许根部不存在的‘完美环保’,我才发现自己可以做的有更多。”

作者 王大牙 编辑 咬咬

可持续生活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可持续生活

可持续生活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

可持续生活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可持续生活_日常生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_持续的生活预期是什么意思

关注 BottleDream Community 服务号

不错过空间活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