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指导中央企业认真编制实施绿色发展规划,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贡献国资央企的力量。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低碳、零碳、负碳重大科技攻关。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央企的能源转型十分关键。80%以上的能源是由央企和地方国企提供的,所以他们的转型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影响很大,关系到整个能源系统的转变。
实际上,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已经有不少央企做出了响应。
2020年12月8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公开表示,已经在编制国家电投“十四五”规划和“2035一流战略”,初步测算,国家电投将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
半个月后,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时指出,央企要主动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我国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密切相关的电力、煤炭和油气行业都是以央企为主导的。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经济技术研究院气候变化环境处高级研究员刘昌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表明,2050年左右电力生产部门要率先实现净零排放,带动能源系统2055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从而为全社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重要基础。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是我国首个在能源领域发起成立的国际组织。
3月1日,首个央企“双碳”目标行动方案发布——国家电网官方网站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这是首个央企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国家电网在行动方案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合理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截至目前,已经陆续有30余家央企公布了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工作目标、计划和行动方案。
国企之间也展开了一系列相互协同合作行动。1月22日,国家电投与中铝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签署协议约定,将共同创新推动能源电力和有色金属产业融合发展,深化贸易物流、新能源产业、工程技术、海外资源开发、创新国资管控和产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3月8日,南水北调集团与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新开端,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安全保障、共抓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清洁能源开发、长江大保护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林伯强认为,整个能源系统的改变对央企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因为目前化石能源每年的增量已经很少了,快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但整个系统一经转型,就又有崭新的发展机会。”
在林伯强看来,目前风电、光伏领域民企占到了很大的份额,这与以往民企在传统能源方面比较弱势有直接的关系。而在目前的转型背景下,央企应当抓住清洁能源转型的机会持续发力。
对此,刘昌义表示,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电力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零碳革命。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生态等关键领域开展清洁能源跨越发展、化石能源转型、能源互联互通、终端电能替代、提升综合能效、生态协同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和零碳社会建设八大重点行动,推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协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应着力加强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电网互联、能效提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负排放等六类重点技术攻关和应用。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创新,抢占技术和标准制高点,推进各类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开发、评估交易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引领与产业化发展协同,重点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碳技术和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系统性变革。
据彭华岗透露,国资委将积极履行职责,配合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划方案和配套政策,专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的实施意见。